印刷行業是高度競爭的一個行業,快速反應和成本的節約是印刷公司生存必備的兩大法寶。那個一個印刷工廠應當如何調整自己的戰略以求在行業中占得先機?除了高效率的營銷隊伍,服務質量也是印刷行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
精益生產是印刷行業的一條不錯的路子。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講,精益生產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質量、效率、成本、速度。然而市場競爭的法則就是優勝劣汰,即生產狀況基本就決定了產品質量、成本和交期,進而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換言之,如果印刷企業的生產狀況已不適應市場環境,并且企業已用盡各種傳統辦法仍難以扭轉危局時,企業應求助于精益生產以改變生產狀況。
印刷企業的精益生產之路
當上述問題比較突出時,印刷企業應當實施精益生產,根據印刷企業自身的特點來看,實施精益生產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去做。
第一,5S目視化管理改變企業的基礎“環境”。這里的環境不止代表干凈整齊,更代表精益生產實施的基礎條件。印刷行業比較傳統,多是由師傅帶著徒弟的模式走過來的,經過了這么多年,這種模式未見出現過什么問題,在工人眼里,能生產出產品才是正道理,而放棄寶貴的時間去搞衛生,是很多員工不能理解的。事實上,5S管理的目標是在處理好工廠的基本生產條件的過程中培養員工的自覺自律精神,以便接下來的精益生產改善中作的推行。
第二,進行標準化工作。將工作標準化,目視化,從而形成人才可系統培養模式。印刷企業的標準化,首先就是將師傅帶徒弟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人才可系統培養的模式。簡單的說,做一件事情因人而異可以有多種辦法,但做事情的質量、效率等也有所不同。通過這樣的模式可以讓生產變得可控,企業也不會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師傅而犯愁了。
第三,進行設備的有效保養。人可以根據知道方法做事,但是設備有問題必然會影響整個生產的進行,擾亂整個生產計劃,因此必須要有完善的設備保養計劃和方法。
第四,生產的流動化實現。越來越多的品種,使我們不得不拋除不愿意切換的惡習,從大批量的生產轉換為小批量多批次的流動化生產,從而滿足客戶方越來越多的變化需求。
在精益生產推行的過程中,企業需要用適當的激勵措施來增加員工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不斷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教育,定期對員工的表現進行測試,改進不足;讓員工發表看法,提出改善意見。積極與員工進行交流,讓他們知道每一個人在生產中的重要性。最終在企業內部形成制度,培養出適合印刷企業的精益改善文化。